导读:
国家文物局驻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四通镇时庄村工作队不仅在驻村帮扶工作中“按需抓药”,通过建强村党组织、推进强村富民、提升治理水平、为民办事服务,完成了驻村帮扶工作的规定动作。还发挥了文物局的文博优势,赋能市级、区级相关文旅工作,举办《愿乞画家新意匠——鲁迅与版画展》、协助太昊陵景区开发文创产品等,有力促进了当地文博事业的发展。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四通镇时庄行政村位于两县(区)(淮阳区、太康县)三乡(符草楼乡、四通镇、临蔡镇)交界处,辖6个自然村组510户2022人,现有党员74名,村域总面积3157亩,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自2021年定点帮扶时庄行政村以来,国家文物局先后选派2批干部驻村帮扶,以“千万工程”为契机,持续加大帮扶力度,进一步落实帮扶责任,取得了较好的帮扶效果,蹚出一条乡村振兴新路径。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用心“铸”村,建强村党组织
局党组高度重视,多次调研指导,党组一班人先后带队来村调研指导文物保护利用和乡村振兴帮扶工作,实地考察时庄遗址、就业帮扶车间、便民超市、快递中心、村集体合作社大型机械、群众文化广场等,对时庄村发展成效和驻村工作的扎实开展给予充分肯定,谋定了“党建引领、立足遗址、推进农文旅融合”的乡村振兴发展路径。
加强队伍建设,建强基层党组织。选配政治素质强,专业功底扎实,想干事能干事的优秀干部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同时以机关中央选调生、地方选调生、乡镇干部等优秀青年作为队员,全力打造一支“敢担当、能吃苦、懂农业、兴农村、爱农民”的驻村队伍。积极开展组织生活,扎实推动主题教育,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开展庆“七一”、向党旗宣誓活动,坚定党员初心使命。积极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乡村振兴及党和国家的各项惠民政策,引导广大村民“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时庄村党支部于2021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2022年、2023年连续两年被河南省委组织部评为“五星党支部”。
二、用力“助”村,推进强村富民
开展走访慰问,遍访帮扶对象。时庄村原是县级贫困村,2018年实现全部脱贫。按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十个清零”工作要求,驻村工作队每周对脱贫户和“三类监测对象”入户走访,重点关注低保、五保、残疾人、高龄老人、大病重病等困难群众,多方协调落实5.55万元医疗救助金,用于时庄村57名大病住院村民。开展新春慰问,为30户脱贫户、监测户发放米、面、油等慰问品,入户看望老党员和80岁以上高龄老人,送去节日祝福。每年开展防返贫监测排查,摸清各类人员的基本信息、收入情况,及时落实帮扶政策,确保群众生活“两不愁、三保障”,坚决防止规模性返贫。
加大帮扶力度,壮大村集体合作社。时庄村于2021年成立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使用局帮扶资金投资164万元,建成农机合作社和石磨面粉厂,组织村集体合作社油菜、小麦、玉米、大豆等作物收割、加工、销售等工作,实现规模化种植和机械化生产。使用局帮扶资金5万元建立时庄村快递服务中心,累计服务群众60000余次,解决本村乃至周边5个行政村的快递物流“最后一公里”难题。鼓励有志青年返乡创业,兴办企业,建立“双绑”利益联结机制,直接安置就业和带动群众务工达180多人,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并完成为入股社员缴纳全家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的利民目标。实施消费帮扶,局系统各单位购买时庄村菜籽油31200元。经测算,对比帮扶前,时庄村年集体收入增加约60万元。
聚焦农文旅发展,推动产业落地实施。持续推动时庄遗址展示利用保护项目,经省市区大力支持,时庄遗址申报国家发改委文化传承发展“专精特新”工程项目进度稳步推进,获得国家专项资金近3亿元。加大宣传力度,邀请“行走河南·读懂中国”集中采访活动来到时庄,中央和省市各大媒体对时庄遗址进行报道,广泛宣传时庄遗址保护利用和乡村旅游发展。引进公益帮扶项目,由局机关党委和局挂职干部牵头,工作队与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腾讯公益开展合作,引入100万元资金打造野营康养项目,解决留守妇女、老人就业问题。积极招商引资,成功吸引周口鸿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入驻时庄,投资建设微风力发电、玻璃温室等项目,继续把新能源产业作为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提升人居环境的一个重要抓手,让村民享受“能源”红利。目前各项目已开始建设。
统筹发展和安全,积极参与抢险救灾。在夏秋两季抢收抢种期间,驻村工作队和村干部团结一致,联系帮助困难群众和在外务工村民进行夏粮收割,研究安排各项工作。面对去年7月特大暴雨灾情,成立防汛抢险应急队伍,驻村工作队与在家党员干部第一时间开展应急维护工作,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加强对时庄遗址、坑塘沟渠、积水农田的巡查监测,入户排查弱势群体住房情况,全力投入到抢险救灾工作中。同时,做好日常防火值班巡逻和秸秆禁燃禁烧教育,保障粮食安全。
三、用功“筑”村,提升治理水平
推动“三治融合”,培育文明乡风。培育时庄村文艺表演队伍,邀请老师到时庄村现场演奏教授二胡、板胡,让干部群众感受中华传统音乐魅力。开展节日活动,春节前夕驻村工作队和村干部克服突降暴雪带来的各种困难,积极购买物资、装饰村庄、布置会场、组织节目表演,面向回村过年的广大群众举办了一场隆重的“村晚”,营造了喜庆热闹的节日氛围。举办“道德模范”“好婆婆好媳妇”等评选活动,在村内树榜样、立典型,打造文明乡风、良好家风和淳朴民风。2023年,时庄村被农业农村部等6部委授予“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荣誉称号。
四、用情“驻”村,为民办事服务
紧盯民生实事,点滴关爱显真情。工作队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梳理出群众日常生产生活需要帮助解决的实际困难。2024年,驻村工作队针对农村“拍照难”的实际问题,组织开展“微笑时庄”爱心摄影志愿服务活动,为全村高龄老人、老党员、残疾人、五保户等人群义务上门拍摄、免费冲印证件照。
提升人居环境,完善公共基础设施。组织日常卫生打扫,开展人居环境“五分钱”工程,鼓励村民自觉维护房前屋后及村庄公共卫生。开展残垣断壁大拆除、环境大扫除、黑臭水体大消除活动,着力去除村居环境中各类脏乱差和安全隐患问题。对朱庄、王庄自然村道路进行规划整修,已铺设完成王庄村的地下管网系统。
五、以文“养”村,助力文博事业发展
在国家文物局的直接领导下,发挥驻村第一书记的专业优势,赋能市级、区级相关文旅工作。2024年1月1日举办《愿乞画家新意匠——鲁迅与版画展》,该展成为周口市博物馆建馆以来最为轰动的展览,参观观众创历史新高,大大丰富了当地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并且获得国家文物局、中央网信办联合举办的2024年度“博物馆里读中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重点项目推荐奖,有力促进当地文博事业的发展,以此次展览为基础,出版精品读物,成为博物馆服务观众的精品读物。另外,为了提升周口市博物馆的展览展示水平,国家文物局还将为周口市博物馆基本陈列改陈提供强有力的技术和资金支持。2024年3月8日在太昊陵文化旅游区举办《鲁迅藏伏羲女娲精品拓片展》,配合展览,积极引进国家文物局鲁迅博物馆文创优势协助太昊陵景区开发了多款有创意的文创产品,举办了多场讲座,不仅提升了文博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也丰富了当地群众的文化生活,为当地文创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帮助。
下一步,国家文物局驻村工作队将继续履职尽责,做好长远规划,发挥文博自身优势,抓党建,保民生,促发展,为民办好事、办实事。把时庄村打造成“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成为豫东农村的一面“旗帜”。(河南省有关部门供稿)
相关文章
文化振兴案例 |河南省新乡县乡村文化振兴案例--红色热土奏响振兴强音——新乡县谱写文化赋能乡村振兴新篇章
[2025-08-20]组织振兴案例 | 河南省濮阳市西辛庄村以党建领航村民自治 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2024-06-21]产业振兴案例 | 河南省宁陵县酥梨产业振兴项目典型经验案例——科技赋能推动酥梨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4-06-13]产业振兴案例 | 河南省民权县依托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 大力发展马铃薯产业促乡村振兴典型经验案例
[2024-06-13]